登陆  注册

古代流行大龄入学 小孩读书不好家人也要受罚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朝代介绍

核心提示: 现代的“快慢班”, 古代也有。 如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 颁小学条制, 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 班级分“外舍”、 “内舍”、 “上舍”三种。 新生皆分在外舍, 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 升入上舍。 本文摘自: 人民网, 作者: 倪方六古代的孩子几岁入学?学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怎么考试?如何评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有哪些手段?1.古人几岁开始上学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 古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 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入学年龄, 在古代最主流。 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 如东汉哲学家王充、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 《大戴礼记·保傅》称,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 学小艺焉, 履小节焉”。 但《尚书大传·略说》则称“古之帝王者, 必立大学、 小学……十有三年始入小学”, 同篇中还有“十五始入小学, 见小节, 践小义”的记载。 可见, 先秦对入学年龄无统一要求。 明清时期, “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 《嘉靖太平县志》载, 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 十五岁以下, 皆入社学”。 《嘉靖香山县志》则称, 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 皆入学”。 而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 与现在差不多, 即六七岁入学也可以, 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 据《旧唐书·孙思邈传》, 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 但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 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 称“此圣童也”。 具体几岁入学, 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 甚至20岁读小学的都有。 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 “凡为父兄者, 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 俱要送入社学。 ”社学, 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 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 据《魏书·刘兰传》, 北魏人刘兰, 便是“年三十余, 始入小学”。 2.读书不学好会挨揍古代对学生的管理较严厉, 大多家长也认同“不打不成器”。 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 被打板子、 抽鞭子、 罚跪如家常便饭。 王充《论衡·自纪篇》称, “书馆小僮百人以上, 皆以过失袒谪, 或以书丑得鞭”。 可见, 在汉代就流行体罚学生。 体罚在古代叫“挞罚”。 到明代, 挞罚为乡村小学普遍采用, 连学生家人都跟着受罚。 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 “无故而逃学一次, 罚诵书二百遍;二次, 加朴挞, 罚纸十张;三次, 挞罚如前, 仍罚其父兄。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