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明代靖难之役:朱棣10万大军无法攻破济南城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朝代介绍

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大明湖畔, 有一处名为铁公祠的景点。 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院, 走进院中, 可见一公端坐于堂, 头戴官帽, 手持笏板, 双目炯炯, 正气凛然。 此公即本祠的祠主铁公铁铉。 大明湖内留有不少文士名流的遗迹, 但能享受立祠殊荣的仅有3人: 辛弃疾、 曾巩和铁铉。 辛弃疾, 号稼轩, 济南人, 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抗金爱国的仁人志士, 故立稼轩祠。 曾巩是江西南丰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济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故立南丰祠。 铁铉不是济南人, 也算不上是响当当的历史文化名人, 那么为铁铉立祠所为何事?原来, 在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 铁铉誓死忠于建文帝, 带领军民坚守济南城, 迫使朱棣绕道南下。 为彰其忠义刚烈, 守城有功, 故立铁公祠。 一、 靖难兵起1368年, 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 定国号为大明, 建元洪武, 正式宣告了明朝的建立。 洪武二年(1369年), 朱元璋"编《祖训录》, 定封建诸王之制", 陆续分封诸子于北部边境和各战略要地。 朱元璋生前共有26个儿子, 除长子朱标立为太子、 两个儿子早年夭折以外, 其他23人均被封王建国, 派驻各地。 朱元璋采用这种分封的做法, 主要是吸取了元朝皇位继承混乱而导致互相残杀的教训, 要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长继承制。 在首先确立皇太子后, 又让兄弟们各据一方, 安分守己并保护皇统继承人。 但是朱元璋这种美好的打算很快化为泡影。 首先是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死, 这对朱元璋是个极大的打击, 不得已只好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在深宫中长大, 性格柔弱。 为防止元勋宿将将来不听小皇帝的驾驭, 朱元璋借故除掉了握有重兵、 镇守地方的开国元勋傅友德、 冯胜等人, 因此前朱元璋曾借胡蓝(胡惟庸、 蓝玉)之案杀戮了大批功臣、 战将, 至此, 朝廷中可倚重的名将已寥寥无几。 其次是藩王的力量日益扩大。 由于名臣宿将的减少, 防备北方边陲的重任越来越多地落到藩王的肩上。 特别是朱元璋几个年长的儿子, 如晋王、 宁王、 燕王, 长期以来率军与蒙元残余作战, 其统率的军队极有战斗力并逐渐形成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集团。 如封在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 革车六千", 封在北平(今北京)的燕王能够"节制沿边士马"。 他们在所控制的地区发号施令, 俨然已成为独霸一方的君主, 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 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年号建文。 建文帝登基后, 作为叔父的各个藩王更加飞扬跋扈、 骄横嚣张。 为此, 建文帝召集亲信齐泰、 黄子澄研究对策, 准备削藩。 齐泰认为诸王中燕王势大, 应先削燕, 而黄子澄认为"燕预备久, 卒难图"(《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应先削小藩。 建文帝接受了后一种建议, 在一年之内先后削去代、 周等5个势力较小的藩王, 紧接着, 就把矛头对准了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