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夏启(姒启)简介

夏朝人物
夏启个人介绍资料

中文名:姒启
外文名: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
国 籍:中国 夏朝
民 族:华夏族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 业:夏朝君主
主要成就:建立夏王朝,中国历史上帝位“世袭制”
政 权:夏朝
父 亲:大禹
在位时间:前1978年―约前1965年
启(前2084年-前2006年),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他放弃阳翟(今河南禹州),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但同时,夏启也“荒于音乐和饮食”。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
关于禹传启的传说,文献中的记载是很不一致的,但都反映出“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亦是军事民主选举制(禅让制)向君主世袭制的转化。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启死后还继续进行。
人物生平
身世传说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在其《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
王位之争
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关于这场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益。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甘之战
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武观之乱
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终于打破了氏族制度下自然发生的共同体权力,国家出现了,但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愈演愈烈。姒启用暴力手段结束“禅让制”后,他的儿子们又发生了争夺继承权的骨肉相残,这就是武观之乱。
在周代文献中,曾将“夏有观、扈”和“虞有三苗”并论,其中的扈是有扈氏,观则为武观,或作五观。还将他与尧子丹朱、舜子商均、汤子太甲、文王之子管蔡相比,说“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可证姒武观是姒启之“奸子”。关于武观之乱的经过留下的记载很少,仅见今本《竹书纪年》中有:“(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人物评价
启禀承天命,赞继大禹之道,顺利地实现从禅让走向世袭,实在是众望所归,启无疑是历史一个重德修贤的圣明君主。——许风申
自姒启建立夏王朝以后,逐渐抛弃了姒禹的节俭传统,毫无顾忌地“淫溢康乐”,管磬并作,“湛浊于酒、渝食于野”,饮酒无度、游田无度。
典籍记载
《竹书纪年·夏纪》
《史记·夏本纪》
家庭成员
禹:世称大禹,本名姒文命,夏朝开国君主
长子:太康
次子:元康
三子:伯康
四子:中康,一作“仲康”
五子:武观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治水英雄与夏朝开创者
迷信与变革交织的君主
面临挑战的传承者
致使夏朝中衰的君主
中兴夏朝
承上启下的夏朝君主
勤勉守业的夏朝君主
坚守复国之志的夏朝君主
力挽狂澜的守成之君
平稳统治的守成之君
稳固夏朝统治的君主
开启世袭时代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