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周宣王姬静简介-西周第十一代君主

周朝人物
周宣王个人介绍资料
周宣王
本名:姬静
别名:姬靖、周宣王
所处时代:周朝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逝世日期:公元前782年
主要成就:整顿朝政,宣王中兴,讨伐夷狄
在位时间:前828年-前782年
谥号:宣王
前任:共和执政
继任:周幽王
周宣王(?-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2年)。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伏笔。
人物生平
继位
周宣王为周厉王之子。周厉王在位时,因连年对外征战,造成国内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周厉王于是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国人对此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最终引发国人暴动。
前843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太子静。召穆公将太子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国人杀召穆公之子,太子静得以幸免遇难。
国人平息怒气离去后,宗周无主,诸侯推举召穆公、周定公代行天子职务 (一说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共和行政"。
前829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国,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衰落
周宣王继位后,多次的对外用兵,使周王朝一度呈现"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但因连年征战消耗国力,加剧了西周王朝的社会危机,加上周宣王晚年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
干涉鲁政
前817年(周宣王十一年)春天,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周宣王的大夫樊仲甫(一名仲山甫)劝阻周宣王说,废长立幼,不合旧制,周宣王不听,执意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 同年夏天,鲁武公回国后去世,公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
前807年(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子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杀鲁懿公,伯御被立为鲁君,史称"鲁废公"。
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死鲁废公伯御,周宣王询问大臣鲁国公子中谁能胜任鲁国国君之位。樊穆仲说,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庄重恭敬,敬重老人,处事执法必定遵循前朝礼制。周宣王于是在夷宫(周宣王祖父周夷王的庙廷)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经过此次事件之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
屡战屡败
周宣王晚年多次对周边部族用兵,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之戎,没有成功。
前793年(周宣王三十六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战败。
前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申戎(即西申国,今陕西省米脂县北)获得胜利。 同年,周军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在奄父的帮助下才得以突围。
不听劝谏
藉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仪式,耕种集体所有的藉田,具有鼓励集体耕作的作用。西周时期,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藉田,即公田变为天子、诸侯以及贵族私有,藉礼也成为在春耕、耨耘、收获时,天子、公卿百官举行仪式,监督和巡查庶人耕种、无偿占有庶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活动。周宣王在位时,不到千亩举行藉礼,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宣王不听。有观点认为,井田制在周宣王时期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公田被大量私有化,周宣王承认了既定事实,相关的藉礼也被取消。
周宣王丧南国之师后,想在太原普查人口来补充兵员、征调物资。仲山甫认为自古以来,人口不用普查就能知道数量,因为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徒负责人口来往;司寇负责处决罪犯;司牧知晓职员数量;司工知晓工匠数量;司场负责人口迁入;司廪负责人口迁出,人口数量天子通过询问百官就可以知晓了,还可以通过管理农事来调查,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去刻意普查。周宣王不听劝阻,最终还是在太原普查了人口。
去世
前782年(周宣王四十六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 关于周宣王的死因,许多著作记载为周宣王游猎圃田(今河南省中牟西)时,杜伯的冤魂乘白马白车,由司空锜护左,大臣祝护右。杜伯戴着红帽子从道边奔驰而来,执红弓搭红箭,一箭射中宣王心脏,周宣王脊梁折断后倒伏在箭囊上而死。
轶事典故
姜后脱簪
周宣王的王后姜后是齐国国君的女儿,周宣王经常早睡晚起,疏于朝政,姜后于是摘掉耳环簪子来到永巷请罪,并让傅母转告周宣王说是她让周宣王起了淫逸之心,使得君王疏于朝政。君王好色必然引起铺张浪费,长此以往就会天下大乱,这就是她请罪的原因。周宣王听后大为感动,从此勤于朝政。 这就是"姜后脱簪"的典故。
告神祈雨
周宣王在位期间曾经发生旱灾,周宣王害怕旱灾会使黎民受苦、社稷倾覆,于是亲自到郊外及宗庙奠酒埋玉、祭祀天地、祷告神明祈求降雨,果然在六月天降大雨。大夫仍叔因此事作歌赞美周宣王,即《诗经·大雅·云汉》。
兔舞马变
据记载,前798年(周宣王三十一年),镐京城内有兔子跳跃舞蹈 ,有马变成人。 前795年(周宣王三十四年),有马变为狐狸。
命作史籀
周宣王曾命太史作大篆《史籀》十五篇,作为太史教授史学童的课本教材。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决定统一各国文字为小篆,于是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大篆《史籀》。《史籀篇》中的文字又被称为籀文、籀篆,到汉光武帝时已失传六篇。 经过考证,《陈仓石鼓文》是现今仅存的、最近似于《史籀篇》的文字。
滥杀大臣
前786年(周宣王四十三年),周宣王无辜杀害大夫杜伯。 关于杜伯的死因,《太平广记》记载为:周宣王有宠妃叫女鸠,她看上了英俊的杜伯,想方设法勾引他。杜伯不为所动,女鸠恼羞成怒,在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不顾左儒的屡次劝谏,先将杜伯囚禁于焦(今河南陕县南),又派薛甫和司空锜将其杀害。周宣王后来因遭受冤魂袭扰,接连杀害了司空锜和大臣祝二人。杜伯之子隰叔则逃亡至晋国,成为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始祖。
亡国征兆
《太平御览》引《琐语》记载,周宣王的王后怀胎未满就生下了周幽王,周宣王向大臣们询问是何征兆。大臣们回答说如果生下的男婴身体有残缺、骨骼有缺失,则国家无碍;如果男婴身体完好无损,则国家就会灭亡。周宣王认为这个男婴是不祥之兆,准备将其遗弃。仲山甫劝周宣王说:"天子您年龄大了也没有男嗣,这本身就是上天遗弃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婴遗弃了,那和国家灭亡有什么区别?"周宣王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果然周宣王死后十一年,西周在周幽王统治下灭亡。
褒女亡国
周幽王时,太史伯阳父查阅史籍记载,夏朝时有两条神龙自称褒国国君,停留在夏王的庭院中。经太卜占卜,杀死或赶走神龙都得到凶兆,唯独占卜收集神龙留下的涎沫得到了吉兆。夏王于是下令向神龙祷告,收集神龙留下的涎沫,封存于匣中,传至周厉王时都没有人打开过此匣。周厉王末年时,下令打开匣子观看。涎沫流淌于庭院,无法清除。周厉王决定用巫术除去,命女人赤身裸体向它大声呼叫,涎沫化为黑色的蜥蜴,消失在后宫一名七岁童女身上。童女行笄礼时未婚而孕,于是将生下的女童遗弃。到周宣王时有唱歌谣道:"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恰巧遇到夫妇二人贩卖弓矢,周宣王下令抓捕后处死二人。二人逃往褒国的途中发现了被遗弃的女童,便收养了女童。后来褒国人褒姁犯罪,便将成年后的女童献给周幽王抵罪,这个女童就是褒姒。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致使西周灭亡。
主要成就
周宣王继位时,历经周厉王统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败坏、百姓离散,周宣王于是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安顿百姓 、修缮武器;兴畋狩礼乐,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遗风,并及时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邵穆公,张仲等贤臣辅佐朝政 ,陆续发动对周边部族的战争,使衰落的周王室威信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
军事
征伐猃狁
猃狁是位于中国北方和西北方的部族,在周厉王时期就曾出动部队劫掠镐京周围的财物及人口,被大臣武公派多友击退。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六月,猃狁再次进攻西周,主力部队集中于焦获(今陕西泾阳西北),前锋部队抵达泾阳(今陕西泾阳境内),直接威胁到镐京和旁京的安全,周宣王命尹吉甫率军反攻。尹吉甫以元戎十乘为先头部队,日行三十里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击败猃狁,继而追击至太原(今甘肃平凉附近)。 周宣王又派南仲率兵至朔方(北方边境地区)筑城设防,缓解了猃狁的威胁。前816年,周宣王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猃狁,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斩首500人,俘获50人。虢季子白在班师回朝举行献俘礼时,又命属下不其率兵追击败退至洛水的猃狁,取得胜利。此战过后西周解除了猃狁之患,周宣王在太庙为虢季子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来表彰他的功绩,赏赐他马匹、弓箭、彤矢和斧钺并赐予其征讨蛮夷的权力。
征讨西戎
西戎是对中国古代西部部族的统称,长期威胁西周王朝的西部边境。周宣王在位时,多次命诸侯征讨西戎。前825年(周宣王三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命其带兵征讨西戎。 前823年(周宣王五年),秦仲战败身亡 ,周宣王召见秦仲之子秦庄公兄弟五人,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其讨伐西戎。秦庄公击败西戎,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今甘肃一带)大夫,加封大骆犬丘(甘肃礼县一带)的土地。
此外,晋国也多次奉命征讨西戎。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晋穆侯率军攻打条戎(今山西夏县西南)。 前803年(周宣王二十五年),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战胜当地的戎族。 前791年(周宣王三十八年),又在汾水、隰水击败北戎。
东征淮夷
淮夷是淮河、汉江一带的东夷部族,又称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自周穆王时期开始强盛,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周厉王时期,曾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国国君鄂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大举进攻西周,深入周朝腹地。周厉王调集西六师和殷八师派虢公长父征讨,未能取胜。多亏大臣武公派属下禹调动兵车百辆、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退联军,俘获鄂侯,灭亡鄂国。周厉王随后又与虢公长父亲自率兵征讨淮夷至角(今江苏淮阴南)、津(今江苏宝应南)、桐(今安徽桐城北)、遹(今安徽霍邱西南),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战后淮夷震慑于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
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并且颁布法令,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后因淮夷停止纳贡以及再次反叛,周宣王命召穆公率军征讨。 据《师寰簋铭文》记载,此战师寰作为随军将领统帅齐、杞、莱等国军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获得俘虏、牲畜及财物,取得战功。此战过后,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
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东夷的强国,后在周朝的连续打击下,徐国的一些部族南迁至淮水流域,逐渐发展成淮夷中最强的一支力量。周宣王在位时,命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在太祖庙整顿周六师,然后亲率大军与太师皇父、司马程伯休父前往征讨。大军沿淮水东行,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徐国。徐国臣服后,四周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前810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部族都奉命迎接来使,进献财物。
讨伐楚国
楚国又称荆蛮,虽然被周天子封为子爵,但楚国极少承担周王室的职贡义务,加之周天子抑制楚国发展的政策、对于楚国国君的歧视以及楚国君主僭越称王,因而楚国屡次招致周王室的讨伐。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八月,周宣王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兵车三千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据推算,周宣王此次伐楚动用军队多达三万六千人。晋穆侯墓所出土的楚公逆编钟,应在此战作为战利品被周宣王获得后转赠与晋穆侯。经过以上一系列战争,西周的疆域以及国家声望得到大幅扩大。
政治
分封诸侯
周宣王时期延续了西周的分封政策,楚国降服后,周宣王命召穆公在谢邑(今河南南阳)建造住宅、宫室、宗庙及都邑,开辟土田,命傅御将王舅申伯的亲属、家臣和私属迁居于此。周宣王还亲自前往郿(今陕西眉县东北)为申伯践行,赐予他车马及玉圭,建立申国,作为镇抚南方的军事重镇。吕国也在同时被周宣王改封于申国以西。周宣王还封韩侯于韩城(今山西河津至万荣县万泉乡一带),建立韩国,作为镇抚北方的军事重镇。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 此外,周宣王还封仲山甫于樊(今陕西长安区东南),建立樊国。封其子长父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建立杨国。
其他措施
周宣王除军事上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外,在政治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天子威信。周宣王在位时下令修建宫殿,命仲山甫前往齐国筑城,加强东方边境的防御。周宣王还效仿先祖兴畋狩之礼,在东都雒邑(今河南洛阳)会见诸侯。
经济
周宣王时期,基于井田私有化现象的出现,从而采取了"不籍千亩"、"料民太原"等变革经济制度诸举措。
不籍千亩:"修籍"即由天子与诸侯于每年民间春耕开始前在"籍田"上举行亲耕之礼的重要制度,天子之田千亩。可周宣王即位后却采取了"不修籍于千亩"的措施,断然摒弃了"修籍"这一传统农业经济制度。当时,虢文公虽曾极力进行劝谏,但宣王不听。周宣王时"修籍"制度存在的社会前提条件即井田制度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因此周宣王摒弃"修籍"制度,被认为是大胆变革农业经济制度的行动。
料民太原:周宣王时,戎狄被西周军队打败,"太原"地方归西周所有。继而,西周之民逐渐逃亡到"太原"地方,并从事农耕生产。由于当时的井田已经出现了私有化现象,因此,逃离井田羁绊之"民",在"太原"地方不再采用井田制度,而西周王朝也未能将井田制度推广到那里。周宣王前往太原"料民",其意实际上主要是顺应时势变化,亲自查看逃亡于"太原"这一新开拓地区奴隶与"民"生产状况,核查、登记户口,以及调查他们有无承担赋税的能力等,以便改革赋税制度,进而解决西周王室财政困难,中兴西周王朝。
人物评价
司马迁《史记》:"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
董仲舒:"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
桑弘羊:"汤、武之伐,非好用兵也;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所以除寇贼而安百姓也。"
桓谭:"昔周室衰微,夷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线,于是宣王中兴,仅得复其侵地。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敢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汉兴,高祖见围于平城。吕后时为不轨之言。文帝时匈奴大入,烽火堠骑,至雍甘泉。景、武之间,兵出数困,卒不能禽制。即与之结和亲,然后边甬得安,中国以宁。"
黄琼:"周宣王不籍千亩,虢文公以为大讥,卒有姜戎之难,终损中兴之名。"
徐坚《初学记》:"宣王承衰,邦家多阻;惩难思理,官人以叙。山甫补阙,方叔御侮;是用中兴,恢复周宇。"
柳宗元:"伏见周宣王时称中兴,其道彰大,于后罕及,然征于《诗》大、小《雅》,其选徒出狩,则《车攻》、《吉日》;命官分土,则《嵩高》、《韩奕》、《烝人》;南征北伐,则《六月》、《采芑》;平淮夷,则《江汉》、《常武》。铿鍧炳耀,荡人耳目。故宣王之形容与其辅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
夏原吉:"周宣王平淮夷、唐太宗擒颉利,当时文人咸形诸赋咏,以纪宏休。"
《明世宗实录》:"虽然周宣王云汉之侧身,常武之平淮,内有山甫,外有申伯,非不赫然称盛,然乐色而忘德,失礼而晏起,不籍千亩,南国丧师,料太原,杀杜伯,以致虢公谏不听,山甫谏又不听,所以中兴之美未尽焉。"
亲属成员
父亲:周厉王
妻子:姜后,齐国国君之女。
弟弟:郑桓公,周宣王庶弟(一说周宣王母弟 ),郑国第一任国君。
儿子:
周幽王宫湦(或作宫涅),西周最后一位国君,后被申侯所裹挟的犬戎所杀。
携惠王余臣(周携王),二王并立时期的一位周天子,后被晋文侯所杀
杨侯尚父。
文学形象
在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周宣王于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中登场。周宣王从太原普查人口准备回镐京时,听到路边小孩童谣唱道"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于是抓来俩小孩打听,得知是三日前一红衣小儿所教,大臣分析说这歌谣预示后世有女子乱政。周宣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严禁弓矢,由上大夫杜伯督查此事。恰有山野妇女不明政令,进城兜售弓矢被杀。周宣王认为童谣之言已经被平息,不再追究。前785年,周宣王晚上做梦梦见有美貌女子自西方来,入太庙携七庙神主东去。周宣王大惊,知道谣言未除,于是以督查不力之罪杀杜伯。杜伯之友左儒劝谏周宣王不听,杜伯死后左儒随之自刎而死。周宣王在东郊游猎时,被杜伯、左儒的冤魂所发之箭射中,受惊吓患病而死。
史料索引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有记载。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秦国第二位国君
秦国第二十五位国君
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
秦国的开国国君
传奇的巡游与治世君主
秦国初代国君
秦国第二十六位国君
困境中求存的东周君主
乱世周旋,力求存续的周天子
东周权力漩涡中的短暂君主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