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姓的来源从姓是我国的一个罕见姓氏,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的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汉代以后,去木旁为从氏,才有了从姓。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汉代时有大将军枞公,其后代以其名字为姓,姓从。也有说法认为,从和公是从姓的得姓始祖,其三十世孙信远公在汉光武帝时授为将军,封香山侯,又家东莞,信远公即汉代从公。其他可能的来源:从姓还可能源于官位,如汉朝时期官吏从事中郎、从史等,其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从氏。另外,还有部分从姓源于回族,出自清朝时期青海卡力岗地区原藏族,以伊斯兰教的中心教义“顺从和平”来制止当地部落之间的仇杀和械斗,逐渐融合于回族,并以“从”为姓。姓从的二十大名人(部分列举)由于从姓较为罕见,历史上知名的从姓名人相对较少,且难以精确列举出二十大名人。但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的从姓名人: 从谂:唐代高僧,居赵州观音院。精心玄悟,乾宁中示寂,谥真际禅师,世号赵州古佛。 从维熙:著名作家,河北玉田人,曾任《北京日报》编辑、记者,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著有《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北国草》等作品。 丛俊岭:现代人物,公路养护班长,虽然名字中带有“丛”字,但考虑到“从”与“丛”音同字不同,且在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姓氏混用的情况,故也在此提及。 丛兰:明代工部尚书,虽然名字中带有“丛”字,但同样考虑到“从”与“丛”的相似性,故作为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从姓的罕见性,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知名的从姓名人相对有限。此外,部分名字中带有“丛”字的人物,虽然与“从”字音同,但可能并不属于从姓,而是由于姓氏混用或误传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列举从姓名人时,需要谨慎甄别。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的从姓名人列表,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族谱资料。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